遵义市,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和新区,让这座红色之城洋溢着现代都市的味道,也许此时有人会问“城市发展迅速,那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是否跟上了脚步?”众所周知,改善农村住房环境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场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持久战。遵义晚报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2008年以来,我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37万户,惠及百万余人。平均下来,在过去11年中,每天有100套农村危房进行改造,400名困难群众受益于危房改造。通过一张张困难群众的笑脸,再到一幕幕新旧危房改造对比,反映了脱贫攻坚一线生动的火热场面。
11年“危改”成效显著
农村贫困户平均获补助一万多
夏天,坐在家里就能看星星、晒太阳;冬天,人在屋中坐,冷风穿堂过……曾几何时,遵义不少农村的房子存在这副“景象”。特别是在一些极贫乡镇,甚至还存在人畜混住的情况。而如今,经过危房改造后,破旧的房屋焕然一新,任外面冰天雪地,农户们在家烤着火炉,屋里暖融融的。
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从“万户试点”“扩大试点”“整县推进”到“全面启动”,经历了四次补助政策调整,四轮摸底调查统计。从2008年到2019年底,全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房40.37万户,占全省330万户的12.23%。各级政府共补助遵义农村危房改造42.07亿元。平均下来,每户获得补助正好1万元出头。
危房改造惠及遵义市农村贫困群众150多万人,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住房安全。2018年,遵义市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9684户,仅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2018、2019两年的任务,全年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的127.62%。
《遵义市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大决战实施方案(2017-2018年)》明确提出,以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为统揽,以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为出发点,全面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完善台账,不错一户,不漏一户,确保危房改造率达100%。截至目前,全市14年以来就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9.28万户,全部已出具住房安全评定结果,达到住房安全有保障要求。以上数据显示,我市经济总量虽不及贵阳市,但脱贫攻坚任务远比贵阳艰巨,其中,农村危房改造总量是贵阳的10倍有余。
从过去11年的平均数据来看,每一天我市都有100套农村危房在改造,每一天有400名困难群众受益于危房改造。尽管数字是枯燥的,但在其背后汇聚的则是我市脱贫一线的干劲与决心。
用实干说话 让群众满意
危改后变化都写在农户脸上
以2017-2018年为例,我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5204户。其中,每户财政补助3.5万元的四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户)就有29074户,占比近一半。
即使是在“美在农家”发源地余庆,贫困户家庭的危房改造也是一个难点。改造前,部分困难农户住房简陋,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只求住得下,不求住得安;只求有房住,不求住好房。”
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随着进寨路、连户路的硬化,自来水的拉通,农村人“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汽车开进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2017年以来,余庆针对全县4338户贫困户精准实施危房改造和改厨、改厕、改圈、硬化庭院。可是,仍有些家庭不符合住建部危房改造条件但又确实居住在危房内的,余庆县采取县级财政兜底解决。更近两年,县级财政兜底共计实施危改1700余户。松烟村贫困户罗某高兴得合不拢嘴,“非常感谢帮扶干部的帮助,什么都不要我操心,就把我家厨房、院坝和厕所都改好了,煮饭的地方再也不愁漏雨了,下一步想喂几头猪也不愁没圈了。”
再以桐梓县为例,仅2011年实施的4201户危改对象中,五保户占89户、一级低保户198户、一级困难户达1538户。对极度困难的家庭,干部通过集资、捐资、垫资、帮助贷款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等各种办法,帮助他们搬进新居。
习水县土城镇九龙屯村的村民袁正秋长期瘫痪在床,妻子王林英患有慢性病,孩子在外打工,一家人只能勉强吃饱饭。过去,一家人在土墙房子里面生活了40多年,一下大雨就睡不着,总担心房子不能承受大雨的冲刷倒塌。2017年,当地干部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项资金,为袁正秋家建起了70多平方米的安居型住房。“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袁正秋总感觉眼前的一切不是真的,像生活在梦里一样。
随着危改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山乡农民像袁正秋一样开始享受实惠。
大胆创新 积累工作经验
攻坚克难抒写农村住房新篇章
帮助住房更危险、经济更贫困农户解决更基本的安全住房,是农村危房改造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遵义市这11年的“危改”工作,确实不是一句“空谈”,经过多年来对此工作的推进、研究和改进,一些积累出来的经验,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市住建局城乡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脱贫攻坚中,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老旧房屋整治是全市住建系统的头等大事,大家集思广益,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想了很多办法。例如:从年初开始就制定工作任务,采取计划早下,时间倒排,责任压实,强化保障的工作方式;为了让扶贫对象更精准,联合扶贫、民政、残联部门进行审核并出具农户类别证明,严格杜绝“冒牌货”;再有就是针对县、镇、村干部和建筑工匠开展政策业务暨技能培训,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落到实处等。
熟知“危改”工作的人都知道,对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退出时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根据竣工验收意见出具房屋安全性评定结果;对未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退出时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根据房屋危险性评定结果或专业机构出具的房屋危险性鉴定结果,出具房屋安全性评定结果。但全省仅有一家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致使脱贫攻坚房屋安全鉴定存在费用高、耗时长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市住建部敢于借鉴、大胆创新,将注册地在我市的具有房屋主体结构及地基基础检验检测资质的机构统一纳入监管,并将一期满足条件的六家机构纳入全市房屋安全鉴定名录,允许其在我市从事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有效地服务于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全市14年以来就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9.28万户全部已出具住房安全评定结果,达到住房安全有保障要求。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遵义市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对于脱贫攻坚一线的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市、县各级住建部门也在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这个决胜之年,已将近11年来的闪耀成绩单,逐步抒写完成!(记者
陈果)
点此进入》》》遵义黔房网《《《